清华副教授刘瑜演讲: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
大部分人可能天赋都很普通,但是每个人的兴趣、爱好、个性,都有自己的独特性。我作为一个家长的使命就是:沿着孩子的独特性,帮她找到她所欢喜的事,发掘她的比较优势。
所谓“比较优势”,不是说你一件事情干得比所有人都好,而是在你自己能干的所有事情中,哪件事情干得最好。哪怕是一件很普通的事,比如做饭、化妆,你把它做到极致,也可以成为你的亮点。
日本有个工作叫做“收纳咨询师”,你看,收纳都可以成为一个工作,甚至事业。你家孩子可能不是天才,但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,这就够了,这就是成功。
还有的家长说,我的孩子非常懒,我怎么去改造他?一个办法是帮他找到自己的亮点,让他形成成长的内在驱动力。
但是,确实存在一种可能性,就是有些人天性懒散,“干什么都不努力”。即使是这种孩子,我觉得也不能去“失败羞辱”,最多是帮助他理解,性格即命运,他将来要为现在的一切人生态度承担后果。
可能因为我从小是个很“要强”的人,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一直假定别人也应该如此。
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盖茨、马云,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“最好的自己”,都应该追求卓越。但是,随着成长,我的这个想法也开始动摇了。因为我慢慢意识到,所谓成功,往往和巨大的责任和压力相对应。
每个人的价值排序不同,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、用从容、用轻松去交换成功,而追求舒适、从容、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。如果一个人选择“自在”放弃“成功”,这也未必是坏事。
说了这么多,我的教育观是什么?其实就是两句话:认识自我、接纳自我。
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轻松,我相信这种因势利导的教育,对教育本身的产出,对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万户的和平稳定来说,都利大于弊。
只有每个人都各美其美,一个社会才会生机勃勃。